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融媒体工作计划表(共1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融媒体工作计划表(共11篇)》。
县级融媒体工作计划表 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可行性路径
高校媒体融合时代的背景追溯
1.“媒体融合”定义和来源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而广义的“媒体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而且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2000年3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媒体综合集团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集团旗下的报纸、电视台和新闻网站集中在一起办公,被称为“媒体融合实验”,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国际媒体融合的标志性事件。与坦帕新闻中心的“人与平台”融合相比,“融合新闻”则是一种“新闻产品融合”,如获得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的《纽约时报》大制作《雪崩》,就是由两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主创的《华盛顿邮报》“TSA”报道(《头号美国机密》)以及英国《卫报》对“棱镜门”的报道[1]。
2.“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的客观需求
根据中国_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显示:2014年全世界微信用户已达6亿,其中,中国国内用户达到5亿,微信公众账号保持每天8,000个的增长速度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中国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现有103家,用户账号总数已达13亿。国外研究显示:如今一个人平均每天摸手机的次数大约是150次,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是38次,微博访问的比例超过70%。这一切都表明新媒体尤其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媒体”已经成为中国信息传播的主阵地,新媒体技术不但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而且已经深深影响普通公民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中国已进入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应用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2]。近年来,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压力倍增,纷纷寻找改革转型的出路;同时,新兴媒体虽有技术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新闻“把关人”也经常遭到争议。上述应该是中国“媒体融合”概念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3.“媒体融合”从学界业界研究上升为_决策
中国的“媒体融合”起步较晚,早期的“媒体融合”多是媒介的整合,即是一种狭义的“媒体融合”。石艳红将早期的“媒体融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复制阶段、互动阶段及全媒体阶段[3]。应该说,中国“媒体融合”在2014年才进入真正的实质阶段,这一年,_、_社等传统媒体先后推出新闻客户端,_社成立融媒体中心,上海报业集团成立澎湃新闻;_与北京大学,_社先后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土豆优酷网、头条新闻等新兴媒体也是新招频出。2014年8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从而将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推向高潮。随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从学界到业界,“媒体融合”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作为一项中央决策、一种业界共识贯穿整个新闻传播领域,“媒体融合”成为2014年度社会最新热词,社会各界和新闻界进入两情相悦的“蜜月期”。
高校媒体融合的现状分析
1.高校媒体融合缺乏顺应新媒体时展的机制保障
…… 此处隐藏22728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