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免疫组个人总结 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乐从镇HBsAg携带情况,揭示当地乙肝流行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220500例体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揭示其乙肝流行现况及随时间变化趋势等。结果:2006年至2009年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总体在之间,总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P<)。历年检测结果阳性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结论: 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健康教育以及积极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水平。
【关键词】 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况;防治效果
自2002年6月1日起,国家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规划中后,乙型肝炎的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近年来,许多省市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主、被动免疫,将免疫效果又提到一个新的台阶[2]。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市的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于这部分人群的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特点[3],给我市的病毒性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携带率的情况,以实时改善本地区的防控策略,自2006年以来至2009年,本地区采取强制入厂体检,了解其HBsAg携带情况,现将其220500例体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共计220500例本地区入厂职工的体检资料。其中男120773例,女99727例;年龄19-75岁,平均±岁。所有职工入厂之前均未接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检测或治疗等。
方法 取空腹外周静脉血约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统一使用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销售的试剂盒,采用深圳RT6000型酶标仪,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予以操作。
判断标准 严格按照《WS299-2008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予以判断两对半检测结果。2008年以前则按照《GB15990-1995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予以判断,阳性与弱阳性均判定为阳性病例[4]。
统计学分析 Sqlserver2000+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的比较均采用X2检验,趋势检验采用线性趋势X2检验,P
2 结果
总体分析 2006年至2009年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总体在之间,总体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X2=,P<)。男性及女性受检者亦呈现出随时间变化而阳性率下降的趋势(X2值分别为、,P<),见表1。
3 讨论及分析
影响HBV传播的因素很多,并且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社会经济、卫生设施、医疗水平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等,这些都影响着乙肝的流行过程[5]。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群的经济状态、文化水平及健康意识等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开展已有近30年的历程,我市基本确立了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健康教育、控制血源性及医源性传播以及积极治疗等为主的防控对策与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建立健全监( 检) 测网络, 广泛开展监测工作 为保证乙肝防控目标的尽早实现,完善和提高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积极应对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本镇所带来的防控困难,并指导乙肝防控策略的不断改善,对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我市于2006年起按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对全镇入厂职工强制开展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以全面了解本地区HBsAg的携带现况和随时间变化趋势。具体包括:(1). 建立乙肝疫情监测系统;(2).针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的不规范性,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及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乙肝监测诊断标准》、《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技术规范》的系统培训,以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对HBV检测及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3).开展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报告和质量评估, 并及时了解传染源的分布情况;(4).开展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以及免疫成功率的监测,定期抽查并查漏补种,评价其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情况;(5).加强对血站( 库) 供血情况的监测,并及时反馈其监测结果等。
强化乙肝疫苗接种 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工作,并将此策略逐步扩大到其他易感人群(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托幼机构人员、HBsAg 阳性人员的配偶及共同生活的亲属等高危人群), 2002年与全国同步,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并于2008年加强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
控制HBV的传播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要求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 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以杜绝HBV的血源性及医源性传播。具体包括以下措施,如加强医疗器械及医疗环境的消毒措施,禁止一次性医疗器具的重复使用, 倡导和推广采用安全、自毁性能的注射器具等;加强对理发、美容、修脚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HBV的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对入厂体检阳性者及其配偶、家庭其他成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阻止和减少HBV经性传播途径的感染率,避免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对于HBV慢性感染的孕产妇,在其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IU,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10ug, 并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的1、6 个月完成后两次的乙肝疫苗注射,以阻止HBV的母婴传播。
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我市自2004年建立了以市、区( 市) 县、街道或乡三级的防控体系。联合医疗机构、社区和工厂,采用专家讲堂、现场咨询、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将知识带到群众中去,广泛宣传,使群众全面了解乙肝的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本市的综合防治工作中,在积极治疗乙肝确诊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全人群免疫力的同时,并积极做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将预防接种及防治知识带进社区和工厂,不仅使群众学到了预防接种知识,还使市民切实感受到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意义,提高了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有助于降低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从本次研究中看出, 2006年至2009年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总体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X2=,P<),提示我市近年来开展的防控措施已初显成效。历年检测结果阳性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但与自然男女携带比率()接近。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男性的生活习惯及社交活动等不同于女性有关,男性的各种社交活动导致公共聚餐、受伤、输血等的机会较多,从而相对增加了其受到HBV感染的机率;其次则可能是因为男女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以及男性的免疫应答能力低于女性。
参考文献
实习免疫组个人总结 第2篇
20XX年暑假,本小组(第二批生化科实践小组)于X医院检验科实践,为期两周的实践虽然很短暂,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
记得去实践的第一天,懵懵懂懂的我们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忙来忙去,连个忙都帮不上。不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使用各种仪器,熟悉整个操作流程……第二天我们基本上就自己开始找事情干,遇到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一天天就这么过来,我们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知识。
我们在免疫ⅰ、免疫ⅱ、临床生化、临床检验(血常规、尿常规)、脱落细胞各科室轮转实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和蔼和严厉的老师,他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们不断进步,可以说这次实践把原来课本上的很多知识都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说很多操作需要注意细节:24h尿的取样、elisa加样、操作血细胞分析仪……在帮助老师做实验的同时,有些老师经常会给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不上来),然后老师会给我们讲解知识点,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原来学过的内容,还有的老师会抽空给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对各种仪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次实践能够成功落下帷幕,首先要感谢系领导和辅导员陈瑞明老师、应雅韻老师,是他们努力为我们争取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然后要感谢检验科彭奕冰老师的热情接待,最后要感谢在外面实践过程中热情教导的老师,他们有毛客自老师、支立明老师、陆秋涯老师、陆怡德老师、孟俊老师、石厚荣老师、王剑彪老师、金叶老师、温丽蓉老师、袁勤老师,叶挺军老师、皎皎老师。
总之,这次实践受益匪浅,在充实了暑假生活的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医学检验实习报告小结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免疫组个人总结 第3篇
一年的总做接近尾声,我院的免疫规划工作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室员工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管理
我院领导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组织机构,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技术力量雄厚,定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免疫规划知识。
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1、7岁一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
2、本年度全区卡介苗应接种人,实种人;脊灰疫苗应种人,实种人;百白破疫苗应种人,实种人;麻风疫苗应种人,实种人;麻腮疫苗应种人,实种人;乙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乙肝疫苗应种人,实种人,其中第一针及时接种率为;白破疫苗应种人,实种人;A群流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A+C流脑疫苗应种人,实种人。
3、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
4、无接种事故发生,无脊灰发生。
三、生物制品管理及冷链运转
我院按上级要求坚持疫苗主渠道,按要求正确存放管理,认真填写出入库登记,疫苗使用的数量与接种人次数相吻合。每月对疫苗及注射器进行自查,发现过期、破损疫苗按要求出力。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冰箱温度保证在规定范围内,认真登记冰箱温度记录,定期除霜,保证疫苗贮存质量。
四、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
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摸清学校学生底数,搞好小学新生入学查验工作,保证各儿童有明确的、详细的、正确的接种史,及时补种、补证、
五、独到管理情况
我院每月进行免疫规划自查,要求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安全注射,一次性用品及时毁形、消毒焚烧处理,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按规范要求合格可开展预防接种。
六、档案及信息统计管理工作
对上级引发的免疫规划相关文件、通知及各种资料认真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免疫规划所基础资料,分类存放归档。
正确实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客户端及时录入疫苗领取情况及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上传国家平台。
七、存在问题
1. 科室人员少,无专业人员,有待加强。
2. 乡镇卫生院 专干不固定,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3.预防接种卡册证管理不规范 ,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过于形式化。
4. 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接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5.人口底数不清,造成工作衔接困难。
6. 全县疫苗管理尤其是二类疫苗的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
实习免疫组个人总结 第4篇
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昭通市卫生局 教育局关于的通知》(昭卫发〔2009〕260号)要求和10月31日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启动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8月龄至1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机构
全县共辖10个乡镇,78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XX年年末总人口37,1072人,其中8月龄至14周岁的儿童84251人,约占总人口的%。
(二)学校设置
全县共有12所中学,382所小学(包括单小),托幼机构7所,共有学生7,7231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61312人,占学生总数的%。
(三)医疗机构
全县有4个县级医疗机构,10个乡镇卫生院,78个村卫生室,35个村卫生室门诊点,3个民营医疗机构,共有医疗卫生人员620人。
(四)麻疹疫情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县的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今年1~9月全县共发生麻疹27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主要分布在盐井、豆沙、柿子等乡镇,以儿童发病为主。
二、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确保我县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的正常开展,县政府于2009年11月5日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国均为组长的**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组,并下发了《**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盐政办发〔2009〕107号),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以及免疫活动的实施范围、实施时间和接种对象。
县卫生局于2009年11月3日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诊断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并以盐卫发〔2009〕44号印发到各相关部门。
11月11日前,各乡镇根据本辖区实际,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或副书记为组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技术指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二)责任明确,重点突出
本次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把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1.各乡(镇)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工作经费,协调和动员人员技术力量,安排部署本辖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合理设置接种点,确定强化免疫接种小组,并按时将实施方案、接种点设置情况和接种小组的现场组织员、记录员、接种员名单以及接种时间安排上报到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组办公室和县疾控中心。各街道社区、村、社干部均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摸底、宣传动员、发放接种通知单和宣传资料等工作。
2.县卫生局根据**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做好了接种单位人员落实与安排、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疫苗与注射器等物资分发及储运等工作。具体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医疗救治和物资保障等职责。对临时抽调的320名接种人员进行了临时资质许可并下发了通知。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和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宣传动员、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发放接种通知单,组织学生配合接种单位进行现场接种和参与相关工作的调查与处理。
4.公安、药监、广电、妇联等部门积极配合_门对治安的保障、流动人口的摸底、疫苗质量的监督、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社会宣传动员等做了积极的工作,提高了群众对强化免疫工作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5.疾控中心和各级各类接种单位与接种门诊对辖区范围内应种对象摸底与接种工作积极认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个乡镇有1~2名县级定点督导员,每个行政村有1名乡级卫生工作人员参加强化免疫活动。
6.针对县城的特殊环境,把县城接种点的设置和县直各中小学、托幼机构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由盐井镇镇政府统一安排、实施。所需专业技术人员由卫生局从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新区医院、铁路医院和沙坪桥门诊抽调。所抽调人员在活动期间由盐井镇镇政府统一安排。
(三)认识提高,宣传到位
1.县政府于2009年11月7日召开了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启动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副书记)、中心校校长、卫生院院长和防疫干部;县妇联、卫生、教育、药监、财政、公安、广电等分管领导;县直各医疗机构、中小学、托幼机构负责人;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计98人。会上卫生局局长汪正彬就我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做安排部署。教育局党组书记王华对相关工作做了具体要求。县政府陈国均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当前麻疹防控工作的严峻性,明确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二是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强化宣传;三是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取得实效;并与各乡镇签订《**县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目标责任书》。 县疾控中心的几位专家对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实施方案、技术要点、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等做了培训。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全县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认清了当前我县的麻疹防治严峻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县的`麻疹发生和流行奠定了基础。
2.各乡镇分别于11月10日至11日召开启动、培训会议,对相关各类人员进行了培训,共培训534人;共发放培训技术资料534份。各乡镇将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做好免疫接种前的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将本次强化免疫接种的目的、时间、地点、接种对象和接种禁忌症进行宣传。
3.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县城、集镇、学校和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悬挂横幅标语53副,学校手书标语398条;制作宣传板报、墙报197版次,张贴公告363张,电视播放通告120次,同时向家长及监护人发放了告知书85019份、宣传画612副。各接种点均设立明显的接种标识,并张贴接种禁忌告示680张。
(四)狠抓落实,取得实效
1.扎实摸底工作。各乡镇在工作中对在园、在校儿童由学校教师分年级、班级提供名单,对农村和社区8月龄~14岁散居及辍学儿童由村委会及社区摸底登记人员挨家逐户的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由于本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个别地方采取边摸底边接种或边接种边摸底的方法进行。截止2009年11月30日,全县共摸底儿童数84251名。
2.广设接种点。全县设置了102个固定接种点,283个临时接种点,共385个。
3.统筹接种力量。全县安排村级接种人员294名,乡级接种人员38名,县级接种人员12名,共344名。
4.强化督导检查。接种期间,乡级督导74人次,县级督导13人次,市级督导18人次,共105人次。
5.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处置工作。在整个强化免疫过程中,全县仅发生两例疑似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并在当地卫生院处置治愈。
6.加大查漏补种力度,提高免疫接种率。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2009年11月22-23日省麻疹强化评估领导小组对我县麻疹强化进行了快速评估,接种率为%。11月30日,县疾控中心快速调查762人,已接种752人,接种率。活动截止11月30日,我县麻疹强化免疫应种儿童84251名,实种82547名,占%,比上级下达的指标高%。
三、基本经验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对本次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并与乡政府签订责任目标书。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具体负责,分片包干狠抓落实;村、社干部积极参与动员摸底与接种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明确、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三)方案符合县情、切实可行。特别是对组织情况、接种点的设置、接种时间安排以及县城的接种安排等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宣传广泛深入、摸底全面扎实。确保宣传无盲区、接种无遗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横幅、专栏以及发放接种通知书、张贴通告等形式进行宣传;认真做好中小学、托幼机构的摸底注册,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及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摸底、接种工作。
(五)技术培训有效、督查指导到位。确保依法、安全、有效接种。实行县培训乡,乡培训村的培训方式,培训范围广人员多;每乡镇均有县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员(兼督导员),每村安排有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员。
四、存在问题
由于时间短、 范围广、对象多、要求高、自然环境差、人口不集中、人员流动大、接种人员少、接种经费少等诸多原因。我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宣传、摸底和接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五、下步工作打算
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病意识;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四是各级政府要增加经费投入。
实习免疫组个人总结 第5篇
还记得,实习第一天的时候,老师就说,在细菌室,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确实啊,我的细菌室实习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但在微生物的学习之路还是很长的。现在我们所学到的仅仅只是入门啊!
在实习和工作中一定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思考,要严谨对待,临床微生物的工作即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要随时更新知识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今后在微生物方面的学习中还得加倍努力。
在细菌室实习生活结束之际,我要特别感谢细菌室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耐心、和蔼而又严厉的教导,是他们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育了我,是他们团结协作、融洽的工作气氛感染了我。他们循循善诱给我讲解,他们耐心规范了我的操作,他们给予我很大的信任与鼓励,放手让我操作。也很谢谢你们包容我的错误,并给予我改正错误的机会,而我能做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认真负责地工作,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专业的的优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