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务时刻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易地扶贫社区工作计划(精选4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法务时刻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易地扶贫社区工作计划(精选43篇)》。
易地扶贫社区工作计划 第1篇
经各级*宣传,我户已知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自愿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并作如下承诺:
1.搬迁补助以项目实施当年国家实际补助标准为准;
2.我户自愿选择在(集镇、县城、中心村)安置点进行安置;
3.我户选择安置房面积为*方米(县城和集镇安置点人均不超过20*方米,农民新村安置点人均不超过25*方米);
4.建房和供房方式请县、镇人民*确定;
5.积极配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各项工作;
6.按照“遵义县易地扶贫搬迁协议书”内容履行职责;
7.愿意按政策规定,搬迁入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
8.经我户家庭成员中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字,均代表我户意见,并承担相应责任。
调查人签字:在场人签字:户主或户代表签字(按手印):村民组长签字:村(居)委会主任(*)签字:
村(居)委会盖章:村(居)挂帮领导签字:
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日
——扶贫的工作计划10篇
易地扶贫社区工作计划 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鄂发〔20xx〕19号)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和人力资源开发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村)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脱贫为要。将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通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助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全面覆盖,精准施策。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因地制宜,因校谋划,因生施策,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
项目支撑,改革驱动。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加大教育政策和项目的整合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改革举措,向贫困对象精准发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激发贫困家庭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级联动,协力推进。坚持省级统筹、市(州)协调、县抓落实,建立省、市(州)、县(市)、乡(镇)、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三)范围对象
按照“全面支持,不落一县;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对口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范围对象为:37个贫困县、4821个贫困村、3861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初中592所、小学2252所、教学点1017个)、34所中等职业学校、79所普通高中;万贫困家庭学龄人口。
(四)工作目标
学龄人口全部入学。贫困地区学前一年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全省*均水*。
困难学生全程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薄弱学校全面达标。完成3861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支持34所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将贫困县(村)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轮训一遍,共完成万人次培训任务,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
智力扶持全力支撑。采取对口帮扶和阶梯帮扶的方式,推动高校与37个贫困县建立帮扶关系,在人才培养、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
均衡发展全数实现。巩固提高18个已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确保未接受国家验收的19个县(市)到20xx年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 此处隐藏58102字,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