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律 > 正文

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怎么办

在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双方签订一次性协议,并已履行完毕,一般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纠纷彻底解决

如果一次性赔偿协议中明确约定,当事人双方对纠纷已达成彻底解决,且该协议已履行完毕,则该纠纷不再具有争议性,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任何权利义务关系。

2. 不影响后续追索权益

如果一次性赔偿协议中没有明确约定彻底解决纠纷,或者虽然约定彻底解决纠纷,但协议履行后发现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当事人仍有权依法追索自己的权益。

一、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 but 发现被欺诈怎么办

如果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但后来发现被欺诈,当事人可以根据《民法典》第157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合同之诉请求撤销该协议。撤销权的时效期间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举证责任

提起撤销合同之诉,当事人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存在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证明需要满足以下要素:

欺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例如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事实等;

欺诈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欺诈意图,即明知其陈述或隐瞒的事实不真实或重要,并希望以此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意思表示;

欺诈行为导致了对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错误,即对方当事人基于对欺诈行为的认识签订了合同。

二、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 but 发现协议条款违反法律怎么办

如果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但后来发现协议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民法典》第155条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条款。

违法条款的认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强制性规定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而设定的,不允许当事人约定变更或免除其效力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从《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查找是否存在与协议条款相违背的强制性规定。

一次性赔偿协议已履行后,纠纷解决的法律后果主要取决于协议内容和履行情况。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协议条款,明确协议是否彻底解决纠纷。如果协议履行后发现欺诈或违法情形,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法追索自己的权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