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信用损失法是指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相关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是否已显著增加,并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2019 年 1 月 28 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要求企业自 2019 年一季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企业应当按照该准则的要求,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信用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因各类金融工具减值所形成的损失。
《[公司名称]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报告》
1、1 背景介绍
预期信用损失法是金融工具减值的一项重要会计估计,对于反映企业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 2017 年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图片来自于网络
1、2 目的和范围
本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公司名称](以下简称“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情况,包括实施的背景、具体方法、主要变化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本报告还将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基本原理
2、1 预期信用损失的定义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2、2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应用范围
预期信用损失法适用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2、3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模型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信用风险特征组合;
2、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3、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前瞻性调整。
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情况
3、1 实施时间表
公司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于[具体执行日期]起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相关金融工具的减值进行了会计处理。
3、2 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
公司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新分类和计量,公司将金融资产分为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公司采用了不同的减值计量方法。
图片来自于网络
3、3 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确定
公司根据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信用风险特征等因素,确定了相应的信用风险特征组合,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划分主要考虑了债务人的类型、行业、地区、信用评级等因素。
3、4 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公司采用了多种方法来估计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包括历史违约数据、宏观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公司还考虑了前瞻性信息对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影响。
3、5 前瞻性调整的考虑
公司在估计预期信用损失时,充分考虑了前瞻性信息的影响,前瞻性信息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变化,公司通过建立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行业研究等方式,对前瞻性信息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将其纳入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中。
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对公司的影响
4、1 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加:由于采用了预期信用损失法,公司对部分金融资产计提了更多的减值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2、股东权益的减少:减值准备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公司的股东权益。
3、资产负债率的上升:由于资产减值和股东权益的减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能会上升,财务风险有所增加。
4、2 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对公司的经营成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的下降: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2、利息收入的减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会减少公司的利息收入。
3、信用减值损失的税前扣除:根据税法规定,信用减值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
4、3 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加强了公司对信用风险的管理,通过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及时计提减值准备,降低信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也要求公司加强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等前瞻性信息的监测和分析,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5、1 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图片来自于网络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历史违约数据和前瞻性信息,这些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数据缺失、不准确等,这可能会影响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结果。
5、2 模型的复杂性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考虑和估计,公司在建立和应用模型时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5、3 前瞻性信息的预测
前瞻性信息的预测是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瞻性信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公司在进行预测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估计。
5、4 审计和监管要求
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增加了公司的审计和监管要求,审计师需要对公司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相关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监管机构也将加强对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的监管,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审计和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
6、1 加强数据管理
公司应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公司可以建立数据仓库,对历史违约数据和前瞻性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
6、2 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应不断完善和优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司可以借鉴同行业的最佳实践,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模型的性能。
6、3 加强前瞻性信息的研究和预测
公司应加强对前瞻性信息的研究和预测,建立专门的团队或机构进行前瞻性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判断。
6、4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
公司应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公司可以加强对审计师和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公司的合规水平。
公司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于[具体执行日期]起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相关金融工具的减值进行了会计处理,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实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加强了公司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公司面临着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模型的复杂性、前瞻性信息的预测以及审计和监管要求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公司采取了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前瞻性信息的研究和预测、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应对措施,通过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公司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及时计提减值准备,降低信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