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 > 正文

企业自媒体尽量不要做什么内容(这三个类别要谨慎)

2020年的开局的确不是很好,没法重启的情况下,咱们拿到什么牌,就尽量往好的方向打吧!

今天是2月10日,很多企业都正式复工了,大部分人都是在家干活,我也一样,这两天咨询合作的企业客户居然还不少,除了少数无法线下见面,其他线上沟通或者会议都还顺畅。

今天想简单聊聊,疫情期间,企业自媒体不要做什么内容?主要总结了三条红线,因为我们是做企业新媒体服务的,帮助企业生产的是内容,每天都在接触这样的事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首先,借势疫情搞事做不得。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稍微深刻的,也拿出来简单说一下,他们是做珠宝产业的,问我能不能近期做个事件营销,借势这次的疫情,另外表示营销预算充足,目的是想卖货,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没有太多考虑,就直接回复,抱歉,这种项目我们操盘不了,也不建议这个时机,做这样的事情。

恕我直言,这事和卖口罩发国难财没有本质区别。

疫情不是一个“势”,而是一场全民灾难,有很多人正在苦难中挣扎,通过灾难来制造事件,蹭流量,谋私利,消费的是大众的恐慌,不仅不会提示品牌影响力,反而会引发大众对品牌的反感和愤怒,作为营销人,更应该“不消费灾难,不引导负面情绪,不以转化为目的传播不实信息“。

马尔科姆在《引爆点》一书中提出一个“信息附着力法则”,被广泛用于企业事件营销中。所谓“信息附着力法则”简单的来说就是将营销的关键信息附着在具有极强传播力的信息中,以获得裂变式的营销传播效果。

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曾经对一位罗马皇帝有一句著名的评价:“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如今这一评价被人们引申成为“塔西佗陷阱”。

营销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更应有道德和法律底线,而不顾底线的“危机情绪”营销则有可能使得企业陷入“塔西佗陷阱”。

其次,公益捐款要谨慎!

我看到很多自媒体人以及社群,都在发动捐款,做公益,做慈善,也有企业咨询我,能不能帮忙策划,做一个公益活动。

我个人觉得,如果想捐款,直接联系需要捐赠的官方机构比较好,大大方方的,坦坦荡荡的,不要绕弯子,刻意发动这种企业性质的捐款,或者某个自媒体大v牵头,打着公益慈善的名义,其实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能驾驭住公益的人很好,因为你无法全然的透明。不管怎么做,都会有质疑的声音。

前段时间风口浪尖的武汉红十字会,可想而知,连官方的公信力都遭到质疑,韩红的爱心慈善基金会,表面看提升了她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但是,这个事情背后呢?其他明星会怎么想?官方慈善机构会怎么想,两者之间,只会更加对立,矛盾会更加尖锐,大众以后还能相信谁?

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做好复工的准备,在官微发声,听从安排,该隔离就隔离,在家办公,能力之内,照顾好员工,这是应尽义务,能力之外,通过官方机构捐赠,也算履行社会责任吧。

再者,内容发声不要制造恐慌!

我们小编在帮客户运营公众号的时候,都会提交选题,我这边一般也会审核部分,最近我光看这些选题都看恐慌了。

为啥?全是疫情播报,病例增加,病毒变异的消息,很多都是自媒体写的,不是官方消息,这些在我们朋友圈已经铺天盖地了,如果还要在企业自媒体再拿来说,那就会制造加倍的恐慌,焦虑和害怕。

有天晚上,我就焦虑得数不着,刷到了元宵晚会的视频,觉得内容非常走心,正能量,有爱,治愈,看完这个视频,我心里就舒服了很多,也没那么恐慌了。

这个视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个当前,也是我们企业自媒体的内容方向和主旋律,多制造正面,治愈,积极,阳光的内容,挖掘出这样的故事和感人事迹,或者实用类的的,在家办公工具,提升效率的方法,如何提升免疫力等。

总之,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媒体,不造谣、不传谣、不营造恐慌情绪。

共享市场部社群2020年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