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影视 > 正文

董小宛第九集

第九集 义救节妇

  1如皋县城门

  四五付剃头担子摆在城门洞前,城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我县军民人等,一律须按大清律定剃发留辫,如有胆敢不遵者,即以抗逆处置,决不姑息!”另处贴着标语:“留发不留头!”

  两个清兵在门洞边挡住行人,另两个哨兵拉着一人强按在剃头担子旁坐下,剃头匠拿起刀。

  那人抱着自己的头:“我不剃,不剃头!”

  一军校上前抓住他:“你要造反吗?剃!”

  剃头匠一手抓住那人的额前长发,一刀剪去。

  那人:“呀!妈呀!”

  许元博从远处走来,他看见清兵强拉人剃发。

  许元博欲躲闪。一只手从后边将他抓住:“哪里逃?”

  两个清兵将他夹持住。

  许元博大叫:“人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怎么能轻易剃毁,堂堂正正的人为什么要拖一个猪尾巴?”

  军校冲来,大喝:“你口出反言,这还了得,随我去见县大老爷!”

  两清兵拉扯许元博,露出字迹。军校将许元博左手臂拉出,手臂上刺着:“生为大明人”军校又将许的右手臂拉出,手臂上刺着:“死为大明鬼!”

  军校冷笑:“好呀,好呀!这告示上说的,你是对上号啦!走!”

  许元博推开两清兵,突然将衣衫脱掉,露出胸口上的字“不忘大明”!过路行人越来越多地围观。冒全在人群中观望。两个教书先生暗暗点头称赞。街民投去敬佩的目光。

  许元博对围观的人大声:“乡亲们,如果天下人都象我许元博的心一样,大明的江山哪里能亡?乡亲们,我们都是大明的子臣,不要忘记大明呀!”

  一条铁锁从许元博的头上套下。

  2县衙大牢

  一副枷锁套在许元博的头颈上,他两眼虎视,愤怒。

  许元博向牢房外喊:“要杀便杀,要刮便刮,把我关在牢里作甚么?”他不停地用双手摇动牢房的铁门。突然,他看见:远处,一个狱卒将他的父亲和大腹便便的妻子拉走。

  许元博大惊:“呀!父亲?妻子……”他眼中喷火:“殷应寅,你这个狗知县,我许元博的事由我许元博承担,你又抓我父亲和妻子作什么?……”喃喃地:“可怜的我妻,还有身孕……”

  3冒府冒辟疆董小宛卧室

  董小宛在做衣服。

  冒辟疆:“冒全从狱里得来的消息,许元博动了大刑,仍旧大骂殷知县,我看许义士恐怕性命难保!”

  董小宛抬头静听:“许大伯和许嫂呢?”

  冒辟疆:“许大伯倒也想得开。苦了许嫂子,身体有孕,听说已经几次寻死,真是一身两命,太惨了!”

  董小宛默想:“这是许义士家的一条命根,留下来日后也可以为他爹爹报仇……”抬头看冒辟疆:“要是能劝劝她就好了!”

  冒辟疆:“他家又没有亲戚朋友,都关在牢里,怎么能去劝她呢?”

  董小宛沉默不语,思索。

  冒辟疆:“宛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董小宛:“我?……试试看吧!”

  4县街牢房大门外

  冒全带着化装成村姑的董小宛走进牢房大门。牢头坐在门口打盹。

  冒全上前,轻唤:“张大哥,张大哥!”

  牢头睁开眼,见是冒全,笑:“哦,全大爷!”

  冒全指董小宛:“这是许元博他小姨子,想看看她姐姐,望大哥行个方便!”递上一个小包。

  牢头接过小包。感到沉甸甸,故作推委:“全大爷你每次来都这么客气,真是,过意不去呀!”

  冒全笑:“大哥,饮茶不饱,吃酒不醉,算得了什么呢?”

  牢头向外:“大姐,你过来一下。”

  一个胖胖的狱妇走过来。

  牢头:“你带她进去,是来看她姐的。”

  董小宛向牢头:“多谢大哥。”

  5牢中走道

  董小宛跟在狱妇后面走,她急急向后窥视了一下,又紧走几步,追上狱妇,将一小锭银子塞在狱妇手中。狱妇停下,看看董小宛,会意地将银子装在口袋里。

  6女牢房

  狱妇在一号子门前停下,打开门,向内喊:“许家娘子,你妹妹来看你啦!”向董小宛示意。

  董小宛走进牢房。许嫂正在抽泣,回过头来,不解地望着董小宛。

  董小宛扑过来,边将许嫂抱住:“姐姐,妹妹来看你了!”边将一个小纸团塞在许嫂手里。

  许嫂侧过身,偷偷打开纸团,纸上写着:“董小宛。”

  许嫂会意,故意大声地:“好妹妹,姐姐真想你呀!”将董小宛搂住。

  狱妇看两人亲热样子,不介意地走开。

  董小宛:“姐姐,妹妹此次来,是想劝说姐姐,要以自己身体为重,许氏门里没有接替的人,你要保住这条命根子呀!”

  许嫂感动得流泪:“妹妹,谢谢你,我,我听你的话就是了!”

  董小宛突然将声音放低:“我们正设法救你们母子,你可要挺住呀!……”随即又放大声音:“姐姐,你千万听妹妹的话,保重身体呀!”

  许嫂泪流满面,不知说什么好。

  7水绘园水斋

  冒辟疆正在整理书籍。董小宛领冒全来。

  董小宛:“全大叔打听的消息,特来商议。”

  冒辟疆放下手中的书籍:“情况怎么样?”

  冒全:“许义士已经起解南京,公子托带的银两都送给了解差,看来路上不会吃苦,就是到了南京恐怕性命也难保;许大伯发配蒙古,也已经走了,许嫂子发配到辽阳,因为解差王熊要安排家务,县里准他推迟十天起解。”

  董小宛急:“许嫂再有两个月就要生了,这千里迢迢,累也要累死在路上!”

  冒辟疆沉思:“用什么办法可以救她呢?”

  冒全:“只有托托解差王熊,看能不能……”

  董小宛打断:“王熊是个什么样的人?”

  冒全:“这王熊在江湖上倒也义气豪爽,和他妻子刘嫂都喜欢喝酒,所以平常省不下钱来,房子漏了,也没钱修,这两天正在借钱修房呢!”

  董小宛与冒辟疆受到启发,交换了一下眼光。

  董小宛:“全大叔,事不宜迟,你快去约王熊夫妻,明天来府吃酒!”

  8如皋县城门

  王熊押着身披木枷的许嫂出城。路上行人停步,观看。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婆婆,将手中的碎银塞在王熊手里。一个卖茶水的妇女,将一碗茶端给许嫂,喂她喝。许嫂感激地点头致谢。

  一老头对另一中年人叹息:“路上累死,是两条人命;就是不死,到了辽阳还要发配给旗丁做堂客!”

  中年人愤愤:“这是什么世道!”

  老头连忙扯了他一下,向四周警惕地望望。王熊押着许嫂上路,走远。路人哀叹的眼神。

  9海安大旅社门口

  写着“海安客栈”的店门。王熊押着许嫂正欲进店。冒全、刘嫂也准备进店。冒全和王熊对视了一眼。王熊押许嫂进,冒全和刘嫂随后。窗外射进淡淡月光。刘嫂脱下自己的外衣,换上囚衣。许嫂将刘嫂的外衣穿上。“海安”客栈门外。冒全和许嫂出店,急急走出。

  10郊外小凉亭

  晨霭中小凉亭隐现。冒全和许嫂站在凉亭外向远处眺望。王熊夹着木枷,刘嫂在后,二人慢慢走来。

  冒全看见,回头对许嫂:“他们来了。”

  冒全搀着许嫂,许嫂哭拜在地:“两位恩人,受我一拜!”

  王熊大惊:“你,你,你怎么还没有走?!”

  冒全:“许嫂子一定要在这儿谢拜你们大恩。”

  王熊:“我们哪里受得起,这都是冒……”

  冒全急忙制止。王熊察觉自己漏言,忙看了看刘嫂。刘嫂回忆……

  11水绘园董小宛客厅

  董小宛提着酒壶将酒杯斟酒。

  董小宛拿起酒杯:“请。”

  刘嫂推辞:“不,不,我已喝过两杯了!”

  董小宛:“这第三杯酒一定要喝,算是我们认识了!”

  刘嫂看看诚意的董小宛,双手拿起杯,一饮而尽。董小宛一饮而尽。两个相视而笑。

  董小宛笑:“刘嫂,你今年多大岁数?”

  刘嫂:“我三十二岁,属鸡,你多大了?”

  董小宛:“我二十四岁。”

  刘嫂:“噢,你是属蛇的!”

  董小宛:“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刘嫂爽朗地:“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就我们两人。”

  董小宛笑。

  刘嫂:“听全大爷说,你们要托我家王熊照顾许先生的女人?”

  董小宛点了点头,突然双膝跪下:“刘嫂,我正是为了这件事才请你来的!”流泪。

  刘嫂忙拉:“有话请起来说,快起来!”

  董小宛:“刘嫂,你能认我这个妹妹,我就起来!”

  刘嫂一愣:“这,这怎么可以呢?你……我……”

  董小宛:“你连认同我这个妹妹都不肯,还肯去救许嫂?”

  刘嫂急:“唉,唉,我承认去救她就是了……哪怕……哪怕,让我去顶替她,我就去替她发配!”

  董小宛抬起头,感动地:“你这话当真?”

  刘嫂将酒杯斟满,一饮而尽:“我说了假话,日后不得好死!”

  董小流泪拜谢:“姐姐在上,妹子从今往后就叫你姐姐了,你一答应,我就起来。”

  刘嫂急得无奈:“好,好,我答应你,好妹妹,起来吧!”

  将董小宛拉起。

  董小宛将酒杯重新斟满:“姐姐,喝过这一杯姐妹酒。”

  刘嫂拿起酒,两人碰杯,同饮。

  刘嫂:“我怎么个顶替法,妹妹,你得拿个主意呀!”

  董小宛:“我们商量商量……”(回忆)

  12郊外小凉亭

  刘嫂讲完得意地:“你看我运气多好,攀上这门高亲!”

  王熊:“董夫人是个聪明人,冒先生也是好人,要不,咱们的房子哪有钱修呢?”

  刘嫂恍悟哈哈大笑,又说:“说的也是,听说他们和许先生也不是什么亲戚,为了啥呀!”

  王熊:“都是大明朝的子民哪!”

  刘嫂站起:“走!”

  13苏州多铎行邸大厅

  一班舞女在厅堂翩翩起舞。多铎在正堂上边饮酒边欣赏。朱统锐在下堂伴饮,不时窥视多铎的反映。舞女们虽在舞蹈,个个面露愁容。多铎注意到舞女们面部表情,不高兴地板起脸。

  多铎:“朱经略!

  朱统锐:“在。千岁!”

  多铎指舞女们:“她们怎么不笑呀!”

  朱统锐连忙站起,走到舞女们中间命令:“笑,笑!”

  有两个舞女淡淡地抿了抿嘴。

  多铎怒:“滚,滚!”

  朱统锐对舞女:“滚,滚!”

  舞女们吓得急急退下。

  朱统锐急忙上前:“千岁……”

  多铎:“这苏州,听说是出美女的地方,就再没有比她们漂亮的美人哪?!”

  朱统锐:“有,有!千岁放心。现在天下都归了大清,还愁找不到千岁中意的美人?这事交给我,我亲自去查细细去找,保证千岁爷心满意足。”

  多铎点头:“好,好吧!”

  14如皋水绘园一默斋内外

  一只女人的手在“八行纸”上一字一字在认真写书。

  惜惜声:“姐姐,你看谁来了?!”

  董小宛抬起头:“呀!”

  顾横波衣着华贵,仪态雍容站在董小宛面前。

  董小宛上前:“横波姐姐!”

  顾横波拉着董小宛的手:“小宛妹妹。”

  二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董小宛推开顾横波重新审视:“横波姐姐,你真漂亮呀!”

  顾横波得意地用手指点了点董小宛:“看你这张嘴!”

  董小宛亲昵地:“横波姐姐,好多时候没听到你的消息了,我可想你了!”

  顾横波搂着董小宛:“我也一样想你,你好吧!”

  董小宛点点头。

  惜惜端着两碗茶进来笑着:“两位姐姐,坐下来说话,请喝茶。”

  董小宛拉顾横波坐下。书房门外。冒辟疆匆匆进门,抬头看见顾横波。冒辟疆一愣,欲退。

  顾横波连忙:“冒公子,呵,冒先生!”

  冒辟疆无奈,上前:“不知诰命夫人驾到有失迎接,恕罪,恕罪!”

  顾横波笑:“冒先生还像当年那样,脱不了三股气,书卷气,头巾气,还有……”

  冒辟疆愤愤地:“民族正气!”

  顾横波一愣。

  董小宛一惊,忙将茶碗送到顾横波手里:“姐姐,喝茶,这是实实在在的瓦壶天水菊花茶!”

  顾横波接过喝了一口,笑笑:“不错,不错,这茶真是品出味儿了,哈哈!”

  董小宛偷偷瞪冒辟疆一眼,示意缓和。

  冒辟疆换了口气:“噢,龚大人可好?”

  顾横波连忙放下茶碗:“我今天来,一是看看小宛妹妹,二是为了龚大人……”

  董小宛、冒辟疆不解地望了一眼。

  顾横波拿出一封信递给冒辟疆:“这是龚大人特地命我送来的。”

  冒辟疆接过信,打开来看。董小宛不安的眼神。

  冒辟疆哈哈大笑:“承蒙龚大人龚尚书看得起我,把我比作诸葛孔明,实在不敢当。”

  顾横波:“我们那位老爷,可是时常提起冒先生的,特别钦佩冒先生的才华,他常向人介绍说冒先生十四岁时写的诗文,真是王勃再世,所以他才让我亲自来请冒先生出山!”

  冒辟疆:“不敢,不敢!要说诸葛亮,效忠的是汉室,没有去帮助异族统治华夏,龚大人的美意,实在难以领情。”

  顾横波不断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冒先生,你还是那么清流高论。不过,现在时局已经变了,也应该讲个实在!”

  冒辟疆微微一笑:“顾夫人,怎么才叫实在?”

  顾横波滔滔不绝:“你看看钱大人就知道了,钱牧斋钱大人的学识人品,是大家公认的东南泰斗,过去无不清淡高论,慷慨激昂,现今却能主动为新朝效力,难道不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冒辟疆激动地:“顾夫人,你大概不知道吧,柳如是姐姐为了求名节,拖着钱牧斋一块去跳秦淮河,这大概也是你我的榜样吧?”

  顾横波语塞:“这……”

  董小宛忙打圆场:“公子,姐姐远道来,很累了,先让姐姐歇息吧。”

  冒辟疆双手一拱:“在下少陪了!”。

  董小宛歉意地:“姐姐你别在意,公子他就是这个脾气。”

  顾横波:“小宛妹妹,现实不同以往了,他的脾气也该变变了。”

  书房门外。

  穿着道士服的柳敬亭边说边向书房走:“不用通报。不用通报。我自己去看她。”

  冒辟疆在身后喊:“柳老,柳老……”

  柳敬亭跨进门。

  冒辟疆急喊:“小宛,你看谁来了。”

  董小宛、顾横波同时抬起头:“呀!……”

  柳敬亭笑哈哈:“小宛,不认识了吧?我是柳师傅呀。”

  董小宛、顾横波同时:“柳老!柳老!”

  柳敬亭:“这位是……”

  顾横波:“柳师傅,我是横波呀。”

  柳敬亭:“噢!我当是天仙下凡了呢。”

  顾横波不好意思地笑。

  柳敬亭看看大家:“想不到我们今生还能相见。”

  顾横波:“柳师傅,你怎么成……”

  柳敬亭欲答,冒辟疆抢前:“今天难得能相聚在一起,小宛,我去叫厨房做几个菜,给柳老、顾夫人接风。”欲走。

  董小宛拦:“那当然是我下厨了。”

  众哄笑。

  15水榭膳厅

  桌上摆着几碗精制的素菜。

  董小宛从单妈手里接过一碗菜,放在桌上:“柳老、横波姐姐,你们老远的来看我,理应做几样海鲜给你们尝尝。可是现在海鲜货很难买到了,今天只有几味素菜,很不成敬意!”说着给各人杯里倒酒。

  冒辟疆端起酒杯:“今天是为柳老和顾夫人接风,明亡以后,我们难得有这样的聚会,大家共干一杯吧?”

  众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柳敬亭放下杯:“痛快!痛快!”

  董小宛双手举起酒杯:“柳师傅,这杯酒祝你老长寿。”

  柳敬亭站起双手接过:“小宛这杯酒,我柳敬亭心领了;我眼见复社的公子们、大明的义士们为了大明捐躯,可我柳敬亭……却活在世间……”哽咽地说不下去。

  众人沉默,董小宛偷偷擦泪。

  柳敬亭重又举起杯:“来,这杯酒先奠祭义士们的亡魂。”说完将酒洒在地下。

  顾横波有些不大自然:“柳老,这几年你一定走过很多地方,知道许多事情,给我们讲一讲吧?”

  柳敬亭看看顾横波:“好,我就讲几个熟悉的人给你们听听……先讲杨三爷,杨龙友。”

  顾横波:“杨龙友?”

  柳敬亭翘起大姆指:“三老爷,可敬,可敬!”回忆……

  16清军帐内

  清兵一将军威风凛凛地坐在军帐内。杨龙友、马婉容被缚,立于前。

  清将军哈哈大笑走到杨龙友面前:“杨将军素来是识时务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明朝已土崩瓦解,只有归顺大清,效力新朝……”

  杨龙友一脸正气:“要杀就杀,不必多讲。”

  马婉容愤怒得紧咬着牙。

  清将军转到马婉容面前:“听说马夫人一向深明大义,是位贤内助,今天请夫人来,是想……”

  马婉容用力向清将军的脸上唾去:“呸!”

  清将军满脸血污:“呀?你……你……”

  杨龙友欣然望了马婉容一眼,哈哈大笑:“好,我的贤内助。”

  清将军大怒,拔刀向杨龙友砍去。(回忆完)

  17水明楼膳厅

  柳敬亭:“婉容,也被当场砍死。”

  董小宛含泪:“婉容姐姐为秦淮姐妹争了气,不愧不愧!”

  冒辟疆:“死得其所,千载不朽!”

  柳敬亭:“来,为他们夫妇干一杯。”

  众举杯共饮。

  冒辟疆:“方密之方公子真的削发为僧了吗?”

  柳敬亭深深叹了口气:“陈定生被捕以后,在南京的复社文士抓的抓,逃的逃,殉难的不在少数,方公子再也未回南京来。听说出了家,法名无可,超脱了红尘,倒也清静。”

  董小宛:“香君姐姐、侯公子呢?”

  柳敬亭:“听说侯公子从扬州史大人那里辗转回到老家。我受香君委托,去河南看他,却没有找到他。这一来更增加香君的想念……卞玉京在葆贞观出了家,香君就住到她那里去,因为见不到侯公子,香君病得很厉害,突然有一天……”(回忆)

  18葆贞观一间净室

  李香君病卧在床上,卞玉京进来。

  卞玉京:“香君,香君,侯公子来了,侯公子来了。”

  李香君慢慢睁开眼:“侯公子?……”

  侯朝宗站在李香君床前:“香君,是我,我是朝宗。”

  李香君高兴地双手拉着侯朝宗看了看,两行热泪滚下:“你真的来了。”

  侯朝宗激动地点点头。李香君睁大眼睛,将侯朝宗仔细打量。侯朝宗穿着清服,着清发式。

  李香君颤抖地:“你……你,你,这是……”

  侯朝宗:“香君,我已经应投了清朝考试……”

  李香君悲痛地:“你……辜负了我的心。”

  侯朝宗欲解释。李香君从枕边拿起当年侯朝宗送的折扇,打开。

  李香君愤恨地将扇子扔在地下,哭:“我以为,你和史可法史大人一道殉难了,谁知你还在人间,你,你……,怪我李香君瞎了眼,错看了你。……公子,你既投靠了当朝新主子,将来前途无量,我苦苦相思为了谁呀!”昏厥。

  侯朝宗急喊:“香君,香君!”

  卞玉京见状,回过头对侯朝宗:“请你快快离开这葆贞观!”(回忆完)

  19水榭膳厅

  董小宛蒙面哭泣:“香君姐姐,你好苦命。”

  顾横波淡淡地抹了抹眼睛。

  冒全走到董小宛身边:“如夫人,王熊和刘嫂回来了。”

  董小宛:“呀!他们回来了?”

  冒辟疆:“快请,快请。”站起迎接。

  顾横波好奇地望着。王熊、刘嫂进来。

  董小宛迎上:“姐姐,你辛苦了!”拉刘嫂坐下。

  冒辟疆介绍:“这位王大哥在县府听差,这是他夫人刘嫂,也是小宛结拜的姐姐,这位是顾夫人,这是秦淮河上的老前辈柳敬亭。”

  王熊、刘嫂连忙向顾横波、柳敬亭行见面礼。

  王熊不安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和各位同席,有屈各位了……”

  冒辟疆笑:“大哥不能这么说,历历天上种白榆,沉沉海底生珊瑚。你们仗义救人的品格,忠贞大明的精神,非常人能做到啊!”

  董小宛向顾横波、柳敬亭解释说:“我们如皋出了位许义士,反对剃发被判为逆条,他妻子许氏身怀有孕被发配辽阳,千里遥遥去了就没了两条性命,亏得我这位刘姐姐深明大义,代许妻充军。……姐姐,到了辽阳还顺利吧?”

  刘嫂:“开始我俩也有点担心,可是银子是白的,人心是黑的,把几个头目一打点,很快就拿到了批回文书。”

  冒辟疆:“县太爷面前交过差了?”

  王熊点点头。

  柳敬亭:“二位深明大义,救人危难,可敬、可敬。来,我柳敬亭敬二位一杯。”举起杯。

  顾横波:“我也是。”

  众人举杯。

  王熊、刘嫂急忙站起:“不敢当,不敢当!我们又没做什么大事呀。”

  刘嫂:“是呀,是呀。”

  两人相互望望,憨笑。

  20董小宛卧室

  桌上点着一盏纱灯。董小宛、顾横波并头背靠在床架上说着悄悄话。

  顾横波:“小宛妹妹,我在想刘嫂他俩图什么呢?……”

  董小宛欲言,顾横波制止。

  顾横波续说:“这次我来,听到看到了许多事,……妹妹呀,我们各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家老爷本是要自尽的,是我劝了他,我说你是明臣,又助过义军,今天殉身,是殉的义军还是大明?说不清呀!只要天良未泯,利用职务做些积德的善事,总比枉活着好……这次我来劝你们出山。也是想让你们生活得好一点,我们姐妹也能常常见面。”

  董小宛感动地:“横波姐姐,我们大难不死,今天姐妹又能重逢,我真高兴,……大明亡后。我们这个大家庭经济也一天天困难,一天到晚也都是提着心过日子。可是我从刘嫂救人这件事上常想,他们小小百姓都能这样大义,亏我们还读了那么多书,……所以,我现在正在编写贤妇集,将忠国烈女都收集在一起。留给后人,……你看……”下床从桌上拿着书稿,返回床前,将书稿递给顾横波。顾横波接过看书名:“奁艳”

  顾横波饮佩地:“小宛妹妹,你在做一件大事呀!”眼光逐渐变得沉思。

  第九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