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该罪名作如下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质量、性能、用途、价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且有权了解服务的内容、标准、质量、价格、提供者等信息。2.选择权: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并...
本文内容从各个方面解释了不同的讲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对如何正确厘清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界限的观点吧。在办理涉诈骗类犯罪案件中,如何正确厘清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界限,即相应案件是归入刑事诉讼范畴还是纳入民事案件,一直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实践中,刑...
生活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遭受到商家侵害的案件并不少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获得三倍赔偿,下面请看一个案例。 小王到某超市购买饼干,打开包装后发现饼干盒内有虫子,再一看,饼...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1次修正;根据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第2次修正) 第...
很快就是就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啦! 大家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了解了多少呢? 每天我们都是消费者中的一员,但我们绝大多数有时候连自己的消费者权益被侵犯了都不知道!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消费者呢?▼ 不不不,这可不对,其实是这样的▼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了解《消费...
一般来说,这个诱导欺诈判刑的标准是要看有无隐瞒真相虚构事实、通过引诱的方式来实施诈骗活动,情节严重或者涉及诈骗的金额很大的话就会构成了,最高是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的。 一、诱导欺诈判刑的标准是什么 诱导欺诈判刑的标准:通过引诱的行为实施诈骗活动的,如果情节严重...
消费过程中遇到纠纷却不知所措?自己利益受损却不知如何用法律维权?别担心,消费侠出手了!自2019年9月6日起,逢周五推出“以案说法”栏目,以真实案例结合法律法规和消费提示,告诉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郑某反映,其在第三方平台中的店铺购买了价值780元的沙发...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其较之于其它外商投资经营形式更加灵活的优势,在我国已获得广泛的发展。那么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合同欺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法务时刻小编整理了有关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合同欺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合同欺诈是指欺诈行为人...
法信 裁判规则 1.合同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综合审查被告人有无欺诈行为、有无履约能力、履约行为、原因、收款后有无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事后双方行为表现等有关客观事实,并全面评价行为人的整体行为——杨茂强案 案例要旨:对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